大马华裔真厉害?
“你是哪里的人啊?”
“‘马来人’都很厉害,会说广东话,又会说普通话,用英语沟通也没有问题。”
“哇!还会说闽南话和客家话呢!怎么办得到啊?真了不起!”
“你们从小就用那么多种语言和人交谈,不会搞糊涂了吗?”
初次和中港台朋友见面时,这样的开场白几乎一定出现。
至于和土生土长的洋人朋友见面时,他们则会说:“Your English is good.”
听到这些话语的时候,真的是哑子吃黄莲,有苦自知。说开了,大马华裔的华语不比中国人和台湾人好,广东话也不比香港人好,英语更不如英国人了。之所以会得到如此多的赞美,是因为我们是在主流以外,表现得较好的。当其他地方的朋友对我们称赞不已时,是因为他们视我们为“边缘人”,而把要求降低了。大家都认为在一个以马来语为主要语言的国度,我们仍然能够操流利的英语、华语和方言,真的不简单。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的马来文又真的比中文和英文好吗?除了天之外,也只有我们自己知道了。
虽然说语文的功用本来就是让人们互通信息,达到沟通的目的,可是,对于华语是母语、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接触英语的我们,似乎不应该只满足于“能够让他人听懂就好”的程度。总是觉得,沟通的功用应该还包括进入对方文化中的深层,惟有如此,才能更多面、更深入地了解他们。要了解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除了细心体察、积极融入,能够好好地和当地人民沟通,无障碍地阅读当地报刊、杂志,甚至文学作品,或观赏电视节目和聆听电台广播,也是重要的管道,不是吗?
身边一些中国朋友常常会问:“他在说什么?怎么我都听不懂?你快帮忙翻译一下。”这个“他”,不是洋人,也不是印度人或巴基斯坦人,却是和中国人同文同种的大马华裔,而“他”当时在说的正是华语啊!坦白说,如果有一群中国朋友在一起谈天,我也得非常专注地听,才能听清楚他们所谈的课题。如果是一群洋人朋友在谈天的话,他们谈得兴高采烈,对我来说,则好像有一群人在唱歌,而我只听见美妙的旋律,却不能完全听懂歌词。
能够简单地说多种语言,固然是一种优势,然而如何用这些语言和其他地方的朋友做更高层次的交流,却一点也不容易。沟通是双向的,在“马来人”努力地进入他们的世界之际,其他地方的朋友也对我们的国家与子民深感兴趣。因此,不卑不亢地让他们知道真正的我们、真正的马来西亚才叫“厉害”。我们既没有必要崇洋媚外,也不必妄自菲薄。惟有清楚自己的定位,了解自己的优劣之势,才能从不同地方的朋友身上学习得更多。我如此深信。
刊登于2005年2月11日《南洋商报·新世纪》
“‘马来人’都很厉害,会说广东话,又会说普通话,用英语沟通也没有问题。”
“哇!还会说闽南话和客家话呢!怎么办得到啊?真了不起!”
“你们从小就用那么多种语言和人交谈,不会搞糊涂了吗?”
初次和中港台朋友见面时,这样的开场白几乎一定出现。
至于和土生土长的洋人朋友见面时,他们则会说:“Your English is good.”
听到这些话语的时候,真的是哑子吃黄莲,有苦自知。说开了,大马华裔的华语不比中国人和台湾人好,广东话也不比香港人好,英语更不如英国人了。之所以会得到如此多的赞美,是因为我们是在主流以外,表现得较好的。当其他地方的朋友对我们称赞不已时,是因为他们视我们为“边缘人”,而把要求降低了。大家都认为在一个以马来语为主要语言的国度,我们仍然能够操流利的英语、华语和方言,真的不简单。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的马来文又真的比中文和英文好吗?除了天之外,也只有我们自己知道了。
虽然说语文的功用本来就是让人们互通信息,达到沟通的目的,可是,对于华语是母语、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接触英语的我们,似乎不应该只满足于“能够让他人听懂就好”的程度。总是觉得,沟通的功用应该还包括进入对方文化中的深层,惟有如此,才能更多面、更深入地了解他们。要了解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除了细心体察、积极融入,能够好好地和当地人民沟通,无障碍地阅读当地报刊、杂志,甚至文学作品,或观赏电视节目和聆听电台广播,也是重要的管道,不是吗?
身边一些中国朋友常常会问:“他在说什么?怎么我都听不懂?你快帮忙翻译一下。”这个“他”,不是洋人,也不是印度人或巴基斯坦人,却是和中国人同文同种的大马华裔,而“他”当时在说的正是华语啊!坦白说,如果有一群中国朋友在一起谈天,我也得非常专注地听,才能听清楚他们所谈的课题。如果是一群洋人朋友在谈天的话,他们谈得兴高采烈,对我来说,则好像有一群人在唱歌,而我只听见美妙的旋律,却不能完全听懂歌词。
能够简单地说多种语言,固然是一种优势,然而如何用这些语言和其他地方的朋友做更高层次的交流,却一点也不容易。沟通是双向的,在“马来人”努力地进入他们的世界之际,其他地方的朋友也对我们的国家与子民深感兴趣。因此,不卑不亢地让他们知道真正的我们、真正的马来西亚才叫“厉害”。我们既没有必要崇洋媚外,也不必妄自菲薄。惟有清楚自己的定位,了解自己的优劣之势,才能从不同地方的朋友身上学习得更多。我如此深信。
刊登于2005年2月11日《南洋商报·新世纪》
3 Comments:
说得好!好文章!
谢谢你。
認同.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