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Feb 2006

英国的一国两制

昨天,读了《大纪元时报》的一则新闻,更加觉得苏格兰和英格兰之间的关系不可思议。

为了避免英格兰大学学费涨价之后,会有大量的英格兰人进入苏格兰的大学就读,而将苏格兰本地学生排挤出去,苏格兰行政院 (Scottish Executive) 宣布,加收英格兰地区学生的学费。读至此,已经觉得难以理解了。

再往下读,更加觉得匪夷所思。因为英格兰地区的学生申请苏格兰的大学每年要付的学费是1 200英镑,将来可能上涨至1 700英镑。苏格兰居民呢,则只是在毕业时捐给学校2 000英镑即可。

怎么会有这样的政策?居住在不同地区的英国居民缴付的学费差这么多?

不知道威廉王子是否也受到如此的对待?

Labels:

24 Feb 2006

A Letter to My Gang from SMCH

I received Bee Teng's e-mail this morning. It makes me recall our old time...

Really happy that we share our happiness and sadness since 1988. Wow, 18 years ago. 18 years made us changed a lot, from teenagers to men or women in 30s. I believe we gained and lost a lot within these 18 years. The happiest thing is we are still best friends after going through ups and downs in the past.

I always believe that our life will become better and better after we gained more experience. For sure, we have our wisdom of life too.

No matter how things go, do remember that we'll always support each others.

Labels:

21 Feb 2006

一对母女

刚刚完成了一份翻译工作……替一对要换GP的母女当翻译。GP是家庭医生。

母亲是五十九岁的香港移民,三十多年前到英国来。和许多香港老移民一样,开外卖店养家活口。三儿一女都在格拉斯哥出生。老伴三年前走了,留下外卖店和子女给她。外卖店依然是经济来源,只是两个儿子搬了出去,另外也开了家外卖店。原本的外卖店依旧由她来经营,当然还有一儿一女在帮她。

到了耳顺之年,她却还是放心不下年纪最小的女儿。她,二十岁,五尺一寸,九十二公斤。原本应该是享受花样年华的岁月,接受异性的追求,谈一谈不知道明天的恋爱。可是,这些都不属于她。不是因为她胖,而是因为三岁那一年,她发高烧伤了说话神经。从此以后,就“不会说话”了,无论是英语还是广东话。一个小时下来,她说得最多的是“Ya!”

“看着女儿从口齿伶俐、开始学写字,到现在无法好好说话、学习,我觉得是我害了她。”

你也不想的,对吗?

“我只是希望在有生之年,给她最好的安排。所以,我要换个女GP给她。”

……

“如果我知道发高烧会这么严重的话,我还管什么生意不生意的。还有什么比健康重要?”

其实,不懂得的,还包括了英语,因为怕看医生麻烦,无法沟通,所以就这样拖着、拖着……

老移民的哀歌似乎唱不完,新一代移民的日子又会比较好过吗?不说不懂英语的难民,就说在此完成学业,选择留下来发展的留学生,他们真的融进这个社会了吗?

Labels: